沈陽腳手架構網報道:隨著互聯網日益普及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“上網”當做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。國外Facebook、Twitter、YouTube等社交媒體大行其道,國內開心網、人人網、微博、視頻風靡一時,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傳統社交、生活習慣,更是讓商家看到了無限商機,數字營銷應運而生。
網絡使得商品信息能夠以更快捷的方式傳送給消費者,社交媒體已經成為品牌推廣的便捷平臺。但在數字信息爆炸的時代,消費者越來越不希望被垃圾信息打擾。如何進行數字營銷,讓品牌與消費者真誠溝通,建立品牌忠誠度,成為每個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。
數字營銷誤區
全球最大的專項市場研究公司TNS隸屬于WPP集團(NASDAQ: WPPGY)旗下的Kantar集團,它通過“數字化生活”(Digital Life)研究表明:網絡世界為品牌提供了無限商機,但如果網絡推廣活動無法做到精準定位,只是增加網絡噪音,甚至有可能使企業的潛在顧客流失,影響品牌打造及長遠發展。因此,只有精心部署,有針對性地制定營銷戰略,品牌才有可能吸引并留住消費者。
TNS新興市場消費者洞察中心負責人肖實天(Ashok Sethi)告訴《新營銷》記者:“TNS的‘數字化生活’研究覆蓋了60多個國家和地區,根據各國GDP和互聯網滲透度,將60多個國家和地區劃分為成熟市場和快速增長市場。”
“一般而言,成熟市場的GDP高一些,而互聯網滲透度在美國是80%,在北歐國家甚至達到了90%。快速增長市場的GDP和互聯網滲透度都低一些,目前中國的互聯網滲透度是34%~35%。因此基于這樣的標準,美國、英國、德國、澳大利亞、日本、韓國等為成熟市場,而中國、巴西、埃及、印度、墨西哥等為快速增長市場。”肖實天說。
盡管消費者和商家都認為網絡是了解商品信息的好平臺,但根據調查,成熟市場有57%的消費者不愿意通過社交媒體與品牌商家接觸,美國和英國的數據更是達到了60%和61%,中國的52%雖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53%,但仍然可以看出,消費者在使用網絡媒體時,不希望被商家大量的推廣信息打擾。
雖然許多商家意識到了網絡能夠為他們帶來大量的潛在顧客,但卻沒有意識到,這些社交媒體空間同樣屬于消費者。
肖實天說:“打擾其實是要分情況的,比如消費者要購物時,積極地獲取信息幫助自己做出購買決策,這時出現推廣信息,他就不會認為自己被打擾了。但如果他在玩游戲,突然出現了品牌信息,他就有強烈被打擾的感覺。”
因此,品牌必須謹慎地利用數字技術,必須適當而合理地出現在目標人群的視線范圍內,才能捕獲潛在顧客,深化、鞏固自己與現有顧客的關系。
現實卻是,在沒有考慮目標受眾和推廣策略的情況下,商家匆忙開展網絡營銷活動,制造了大量的數字垃圾,將品牌置于風險之中。






